关于白银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网络 作者:本站 时间:2017-09-13 阅读:

——2017年8月23日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白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禄邦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重点工作,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三重”“三一”工作方案落实,努力推动经济回稳向好。但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影响经济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工业、投资、三产等指标增速回落的态势仍未扭转,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一)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与年度计划差距较大。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8亿元,同比下降0.1%,全省排名第12位,与7.5%的目标相差7.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18.31亿元,增长4.3%,全省排名第10位,与5%的目标相差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2.06亿元,下降1.4%,全省排名第11位,与7.2%的目标相差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4.44亿元,增长0.4%,全省排名第13位,与8.6%的目标相差8.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51.32亿元,下降2.4%,全省排名第10位,与6.2%的目标相差8.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35.64亿元,下降42.45%,全省排名第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16亿元,增长9.6%,全省排名第3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5%,保持在3%的年度目标以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8亿元,增长11.39%,全省排名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27亿元,增长7.53%,全省排名第1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0元,增长8.7%,全省排名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元,增长7.9%,全省排名第8位。总体来看,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中,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等5项指标完成年度计划外,其它指标均大幅下滑,未达到均衡进度,且在全省排名靠后。

(二)工业经济持续低迷,止滑稳增压力很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从产业层面看,纳入统计的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特别是有色、煤炭两大主导行业降幅较大,分别下降3.9%和8.4%;纳入统计的53类产品中,25种产量下降,其中,十种有色金属下降5.5%,发电量下降11.79%。从企业层面看,截止6月底,全市规上企业减产51户、停产14户,占总数的40.6%,影响规上工业增速减缓3.2个百分点。特别是增加值率较高的稀土公司、靖远二电、大唐景泰乾丰风电、大唐景泰新能源、国投白银风电、国投甘肃乌金峡水电站和大峡水电站等7户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3.93%,影响规上工业增速减缓1.6个百分点。

(三)大项目储备接续不足,投资下滑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项目谋划凝练不够,县区、部门政策研究对接不精准,现有的15个国家级政策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项目谋划争取的势头有所减弱,今年计划实施的712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占比仅为37%。项目开工不足,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分别下降63.37%、61.86%、61.76%,尤其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下降63.83%、58.39%、62.21%。项目入库率低,截止6月底全市在库统计项目42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95个,特别是5000万元以下项目较去年同期减少499个,完成投资下降63.67%,新入库项目大幅减少,投资增量严重不足。重点行业投资大幅下降,截止6月底,全市工业在建项目135个,完成投资42.31亿元,下降45.86%;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3.24亿元,下降37.04%,低于去年同期89.59个百分点。市列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受征地拆迁、建设资金、前期工作等因素制约,截至7月底,71个市列重点项目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6.27%。

(四)主要支撑指标同比下滑,第三产业增加值大幅回落。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4%,比一季度回落8.4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支撑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项相关指标中有11项增速回落,特别是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33%的财政八项支出下降7.3%,比一季度回落30.5个百分点,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减缓7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批发业销售额、保费收入、商品房销售面积、邮政业务总量等7项指标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回落1.8、4.7、2.7、0.6、22.41、44.31和14.89个百分点,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减缓1.2个百分点。

(五)主导产业培育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虽然各县区均确定了首位产业和特色富民产业,也都有工业园区,但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支撑不足,导致县域经济体量小、效益差。上半年各县区生产总值分别为白银区85.63亿元、平川区29.85亿元、靖远县22.34亿元、会宁县19.71亿元、景泰县17.39亿元,仅白银区超过50亿元,三县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34%;县区财政自给率低,按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的比值计算,上半年各县区财政自给率分别为白银区37.2%、平川区27.62%、景泰县13.16%、靖远县12.28%、会宁县最低为8.2%。

综合分析,在全国经济稳中向好、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却逆势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落实习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不到位,抓创新、转方式、促转型工作进展不大,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滞后、新动能发展不快、县域经济支撑不足等客观原因,也有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担当不够、作风不实等主观原因。针对全市宏观经济运行及计划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和要求,围绕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补齐短板,聚焦着力重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推动一些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不断强化政策支撑。争取重大政策支持。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试点、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黑山峡河段开发等五个重大工程项目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老工业基地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编制完成中德生态城市规划,我市成功入选中德生态示范城市试点。对接出台贯彻意见。对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等各项政策措施在白银落地见效。制定印发《建立健全白银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全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出台了《关于落实省政府“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及《抓好当前“三重”任务落实促进经济趋稳向好分工方案》,梳理“一企一策”重点问题67个,“一事一议”重大问题10个,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正在积极对接省直有关部门跟进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针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等问题,市政府先后召开政府常务会、经济运行分析会、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等多次会议,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编制项目建设“六个清单”,建立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完善市级党政领导包抓重大项目制度,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全市项目观摩督查活动,配合完成了全省重大项目观摩活动,71个市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8.06亿元。通过10年的坚持不懈争取,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甘肃段)正式开工建设。白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2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72.7%。景泰至中川高速公路试验段建设完成,即将全线开工;G341线白银至中川机场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和招投标基本完成,开工在即;G247线靖远至会宁侯川段改扩建、S217线景泰大水䃎至白银一级公路改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交通项目投资7.92亿元。黄河干流白银段防洪治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精准扶贫景泰正路引提灌等水利项目加紧建设,上半年完成水利项目投资3.05亿元。组织开展攻坚突破行动。围绕“三重”任务落实和“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市委、市政府决定从7月1日开始,集中100天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集中攻坚“六张图”、推进落实“八行动”,确保攻坚期固定资产投资止滑回稳、净增投资256亿元,市列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年度计划的80%以上,已下达投资计划的中央预算内项目开工率达到100%。从7月份完成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较1-6月收窄8.8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7位,取得了初步成效。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上半年共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等发改系统资金22.72亿元。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截止6月底,全市共凝练推出PPP项目70个,总投资786亿元,已开工14个,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加强银企对接,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为项目企业贷款123.46亿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第23届兰洽会上签约项目99个,签约金额227.22亿元。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快国家科技示范园区、四个“百万亩”和两个“高效”工程建设,预计夏粮产量15.72万吨,增长2.4%。大力发展瓜菜、林果、草畜等特色产业,全市果品种植35万亩,蔬菜27万亩,优质小杂粮46万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流转率达到3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4个,家庭农场达到6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120家,农业设施产权确权发证达到7044家。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对接《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编制出台《中国制造2025白银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条”,上半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下降3.24元。加快推进东方钛业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昌元化工重铬酸钠及配套清洁生产、厂坝铅锌矿采选扩能、华鹭铝业出城入园、鑫昊乳制品加工等11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5.89亿元。重点实施郝氏炭纤维产业园、甘肃皓天医药中间体与原料药生产基地、“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试点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工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开工建设常春中医医疗养老园、天奇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实施黄河石林景区提升改造、屈吴山森林公园、靖远西北果蔬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鼎丰物流保税仓白银海关监管场所正式获批,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1亿元。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实现网络零售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7%。

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升级,推进出让土地类工业建设项目承诺制改革,探索“不再审批”和“零等待”办理方式,对163个审批项目逐一核实前期要件,对已完成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直56家单位、643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县区全部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扎实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制定驻银中央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方案,9户企业已签订移交框架协议。加紧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刘川工业园入选全省增量负荷供用电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出台全市诚信红黑榜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政策措施,发布红黑榜名单281家,其中,红榜217家,黑榜64家,有力保障了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也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良好氛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制定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案,落实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市场调价政策。加快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白银城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职能全部下划白银区,黄河石林旅游景区调整下放景泰县管理。不断强化创新驱动。认真实施兰白试验区“3510”行动规划,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强化科技金融结合,白银区与省科投公司组建6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杰隆集团与省科投公司组建2亿元的大健康基金。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吸引省技投公司7000万元入股,注册资本达到1.94亿元,总面积12.5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中间体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运行,入孵企业138家。白银高新区巨亨创新园、刘川工业园科技孵化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可入孵项目150家以上。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兰州理工大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

五是坚持绿色循环发展。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水、重金属污染治理,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黄家洼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市区空气优良率为77.3%,黄河白银段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市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建设,上半年营造林34.85万亩,完成投资1.57亿元。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印发“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及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2017年建设推进方案。加快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进度,28个改造项目中25个基本建成,完成投资40.56亿元,占总投资的93%。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白银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进展顺利,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和白银城区信息监管平台建成投运;出台《关于推进白银城区中水回用及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白银市限塑工作实施方案》和《白银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助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六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精准推动脱贫攻坚。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已开工集中安置点86个,完成投资8.8亿元,计划搬迁群众1.32万户5.3万人,已建成住宅主体3447户,搬迁入住1474户。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处,建设农村公路工程490公里,完成D级危房改造2253户,完成38个非贫困行政村、65个自然村动力电建设项目,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在贫困村新发展瓜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74.52万亩,建成贫困村规模养殖场6个,发展畜禽养殖601万头。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计划,上半年累计支出就业资金607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80万元,培训城乡劳动力1.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91万人。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451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90元。进一步优化医疗救助程序,全面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共救助1.28万人次,发放资金1743万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594套,实施货币化安置2522套,基本建成2798套,累计完成投资3.97亿元。完成会宁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加快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和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建设。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一院住院部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加快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靖远县中医院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面对全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和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喜人形势,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落实“三重”“三一”工作方案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引导预期,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弥补短板欠账,努力推动全市投资止滑回稳、经济趋稳向好。

(一)坚决抓好重大政策落实、重点改革落地,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全力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加强对国家和省上出台的重大政策、重要举措的细化落实,分门别类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认真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的政策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方向和资金投向,找准与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推动重大政策机遇落地生根。二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审批”,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政务服务网深度联接、全程监管,逐步建成全市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尽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网办理,积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争取实施银西产业园“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加快推动刘川工业园增量负荷供用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三是大力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创新试验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不断加强与上海张江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重大科技项目、高端研发团队、创新基地与服务平台落户白银。提升孵化器孵化服务能力,加快“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建设,全年新招孵企业50家。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二)压茬推进“百日攻坚挂图作战”,着力促进投资止滑回稳。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集中开展项目攻坚“六张图”、推进落实“八行动”,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重点推进包兰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G247线靖远至会宁侯川段改扩建、G338线景泰至年家井段二级公路、S217线景泰大水䃎至白银一级公路改扩建、黄河干流白银段防洪治理、兴电灌区维修改造、华鹭铝业出城入园等重点项目,加快资金预算支出和拨付进度,争取完成更多新的投资量和实物量,确保攻坚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止滑回稳,力争转负为正。二是狠抓项目谋划储备。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储备竞赛行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强超前研究,立足资源禀赋,特别是围绕我市已争取到的转型支持政策延长、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老工业基地企业搬迁改造、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级政策平台功能,加大项目谋划凝练力度,在攻坚期全市谋划储备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切实做实全市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PPP项目等3个项目库。三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报建阶段“不再审批”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行项目联审联批、并联审批制度,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全力以赴加快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环海中铁路、S209线平川至九寨沟公路平川段、G341线辘辘坝至白银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瞄准国内外前沿技术、领头企业和领军人物,开展精准招商、招才引智,强化跟踪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情况的督查考核,建立完善定期通报和奖励制度。

(三)精准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依法依规做好煤炭、钢铁等重点领域去产能工作,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项目,确保2016年淘汰退出的11处地方煤矿关停关死;通过扩大保障范围、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等模式,打通供需渠道,完成商品房去库存50万平方的年度任务;推进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建立债转股企业项目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从严控制企业杠杆率;全面推开落实营改增、直购电交易、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努力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二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认真实施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陶瓷建材等14个传统产业链条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两个战新产业的“一业一策”专项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凹凸棒石的产业开发,积极争取凹凸棒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引进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依托银光集团、稀土集团、郝氏炭纤维等企业,争取实施航天化工工业气体岛等重大项目,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三是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实施“中央在银企业服务、省属国有企业破题攻坚和县区属企业帮扶推进”三大行动,通过“一事一议”工作机制解决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减停产企业复产达产,推进白银公司厂坝铅锌矿采选扩能、昌元化工重铬酸钠及配套清洁生产、东方钛业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小升规企业2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2%。

(四)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助推“绣花式”精准脱贫。一是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施工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督促县区牢牢守住四条政策“红线”,确保完成年内各项目标任务;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建设,确保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建设农村公路490公里等任务;推进贫困村产业培育,用好产业扶贫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延期政策,深入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多措并举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确保全年减贫5.17万人。二是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12313”现代农业培育工程,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值过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重点抓好草畜、优质林果、中药材等富民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全年新增蔬菜3.3万亩、果品2万亩、中药材1万亩、规模养殖场50个。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县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统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应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实施好靖远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恒丰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示范园、鑫昊乳制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和休闲农场等项目,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5%。

(五)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着力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一是深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定位,修订完善全市旅游规划,着力构建若干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以黄河石林、水川大峡等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集生态、休闲、旅游、宜居、宜业为一体的沿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及现代乡村田园综合体,打造沿黄河文化旅游风情线。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依托铁路沿线工矿企业,着力打造有色金属、铝工业、氟化工等工业博物馆及矿山公园景区。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智慧旅游”工程,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黄河石林特色小镇、白银铜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二是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市场流通体系。启动编制白银现代工业物流规划,依托白银综合物流园,围绕有色冶金、煤炭、建材等优势产业,打造公铁联运的甘肃省工业物流集散中心。依托鼎丰保税物流园、邦农现代农贸物流中心,以建材家具、农副产品等重点,培育壮大集运输、仓储、信息、货运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和配送中心。加快构建涵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县乡综合市场、农村(社区)便民网点的市场体系,真正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三是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发展体验经济、共享经济,催生一批新业态、新企业、新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商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智慧城市、常春中医医疗养老园等项目为重点,发展壮大养老养生、健康服务、融资租赁、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9亿元以上。

(六)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着力提升发展整体水平。一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快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会议,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扩权强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水、电、路、网、气、园”等基础项目,打通内外梗阻,构建城乡一体、功能配套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草食畜牧、林果、瓜菜、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各类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发展壮大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提升园区支撑带动能力。抢抓国家开发区目录修订时机,争取我市5个开发区全部纳入国家新版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实施银西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收集湖、平川开发区南区道路及污水处理厂、亚行二期刘川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大企业落地园区,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推动兰白都市圈建设。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要求,积极争取省上成立兰白一体化推进机构,统筹兰白两市及兰州新区产业布局,实现白银与兰州及兰州新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通用机场等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构建兰白一体交通体系。着力强化兰白两地在金融服务、工业物流、科研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合作交流,推进两地融合发展。

(七)加快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一是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紧盯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突出问题,分批分类整改落实,特别是对银光集团大河沟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黄家洼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重点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多部门联合整治,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二是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加快银光公司生产线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荣信电材公司特种钢丝绳等项目建设,全面做好高新区循环化改造收尾工作,确保通过国家验收。鼓励通过PPP合作模式,提升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实施白银城区中水回用管网建设及金沟、西大沟湿地景观改造工程。设立市级财政垃圾处理专项基金,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基地建设,确保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80%。通过严格市场准入、有偿使用、行业监管等方式,全面禁绝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三是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制定出台《白银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白银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继续推进大环境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启动实施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对风沙危害区、水土流失区、工业破坏地、采煤塌陷区、盐碱危害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构建生态保护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优化区“三个功能区”的生态体系。

(八)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全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各类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年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加快城乡医保信息联网与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工作进度,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整合,着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围绕民生短板,加大有效供给,全力争取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残疾人、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市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靖远中医院、景泰县四中、会宁县公共体育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景泰县中医院综合楼、会宁县妇幼保健站业务楼、平川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就学条件。认真办好省、市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加大价格改革和监管力度。推进落实《甘肃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配合省上修订《甘肃省定价目录》。加大农业综合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力度。积极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分析,加快“12358”价格监管平台二期建设,加强成本调查和监审工作。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医药价格、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以及景区门票价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挑战和机遇并存,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我们将在中共白银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奋进,狠抓工作落实,尽快扭转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下滑的被动局面,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