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维刚:党建引领下的村级治理现代化
——白银市人大代表侯维刚的履职实践
以代表职责为纽带,架起民意“连心桥”。作为白银市人大代表、太平店镇青江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维刚始终将“双重身份”转化为“双重责任”,在履职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依托人大代表家站,融合党建阵地,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倾听党员和群众意见建议,梳理村民关切的环境整治、文化服务、产业发展等民生问题,推动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在市人代会上,他积极为乡村振兴发声,促成“积分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创新模式在全县推广,真正将“民声”转化为“民生”。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激活治理“新动能”。侯维刚紧扣“党建+治理”主线,以人大代表履职为抓手,推动村级治理提质增效。他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发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大喇叭宣讲”“入户答疑”等方式,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脏乱差”顽疾,他结合镇党委“八个到位”措施,落实“门前三包”机制,带动全村清理“三堆”20余处,拆除违建10余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其经验被列为白银市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并在全市人大乡村振兴专题会上作交流发言。
以艺术赋能为切口,绘就乡村“幸福底色”。作为人大代表,侯维刚深谙“文化兴村”的重要性。他主动对接上海申万宏源公益基金会、中华救助会“艺术改变乡村”团队,促成“笑脸村庄”项目落地。通过组织村民参与墙绘创作,以“我门”主题展现乡土文化,打造30余幅立体笑脸墙,让艺术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村庄文化内涵,更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他在市人大“文旅融合促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艺术赋能乡村治理”建议,获相关部门专项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只有脚底沾泥、心中有民,才能让政策带着温度落地,让群众笑容更灿烂。”侯维刚以实干诠释初心,用履职书写担当,在乡村振兴一线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供稿: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会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